一、公關對于企業產品有戰略先導作用
在大多數企業中,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往往都是在新產品完成之后才寫新聞稿。但是亞馬遜開發新產品的成功秘訣卻顛覆常識——先寫新聞稿。為了避免企業閉門造車,研發出客戶不感興趣的產品,亞馬遜會先寫一份新聞稿,從客戶那里倒推。同時內部根據新聞稿去討論、測試,直到新聞稿每個段落都很流暢,而且提出來的產品優勢確實能打動客戶,再開發產品。
曾經在亞馬遜工作的克里斯·布朗稱:“如果你想給杰夫貝索斯或是杰夫手下的其他高管提議一件事,那么你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寫一篇與之有關的新聞稿,這就好像是你將把一件產品帶到世界上一樣。”
一篇好的新聞稿可以起到戰略先導的作用,其精華凝聚了對行業、客戶、消費者、競爭對手等相關利益的全面思考;
一篇好的新聞稿,還可以成為產品開發說明書,在產品進入開發階段,成為路標和指路明燈;
而且,最重要的對于企業來說,相比于迭代產品,修改新聞稿的成本微不足道。
以市場來指導產品的研發方向,再以市場和客戶為中心來進行傳播,正是公關的核心模式。
二、公關為企業品牌賦能:塑造品牌靈魂、驅動企業人性關懷、更緊密的連接受眾
開一兩家店,可以靠創業激情。開一百家店,可以靠專業化團隊運作。開兩萬家店的企業必須有靈魂,企業存活年限也如此。價值觀才是確保公司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石。
為什么星巴克能獲得遠超其他咖啡連鎖公司的品牌美譽度和忠誠度,并在全球拿下超過40%的市場份額?答案是價值賦能。
星巴克的成功往往被人誤認為是商業模式的成功,但其實質是價值觀的成功。
星巴克的傳播,不比拼口味、咖啡豆的產地等信息,而是通過公關持續向消費者傳遞一種理念(品牌靈魂):星巴克是人們在家庭和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間。而這種理念隨著產品和服務深深根植于消費者的內心。
此外,星巴克極為看重企業人性關懷:星巴克把員工稱為“伙伴”,成為美國第一個為臨時工提供全面醫療保險的企業,第一家給臨時工股票期權的企業。星巴克來到中國時,為全職咖啡師和值班主管承擔50%左右的住房費用。而且結合中國文化,在中國連續開辦了四年的家長會,請員工家人一同來體驗工作氛圍。
從表面上看,只要一個企業現金流是正的,他就能生存下來,但要做大,企業就必須為品牌注入靈魂并發揮企業文化的影響。
品牌影響的歷史和人類自身的歷史一樣久遠,它既滿足了我們對于彼此聯系的需要,又滿足了我們想彼此區分的需要。而這些,正是公關助力企業去實現的。
三、公關“控制”自身企業文化,不隨波逐流
彼得·德魯克曾說過:知識工作者只能自己制定工作方向,所以他必須了解別人,期望他做出的貢獻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這個說法特別適合公關,公關需要制定工作方向,而且必須清楚在企業戰略和文化的雙重指引下,受眾期待他做什么,為什么會有此期待。
因此,他需要對企業戰略和文化足夠了解,還需將其鉆堅研微、抽絲剝繭,著眼于整個企業的戰略和文化,再利用專業,讓外部世界感知到。
對絕大部分營銷而言,其傳播亮點并不取決于公司核心戰略及其文化,往往以營銷賬號主體的風格去編輯或者跟隨當下熱點進行加工。因此,企業的核心戰略及文化很容易在營銷環境下被弱化掉了,營銷雖仍歸屬于品牌,但很多時候已經不受品牌文化“控制”了。尤其借勢營銷,對時間需求特別高,很容易導致大家盲目跟風,忽略了企業戰略和文化。
公關導向的營銷具卻有鮮明的文化價值觀導向,阿里巴巴的月餅事件就充分體現了企業的文化價值觀。公關導向的營銷能“控制”自身企業文化,不隨波逐流。
公關的戰略精髓就在于在既定目標不變的情況下能隨時做出調整的能力。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強調:創始人必須理解公關的重要性,要有強烈的公關意識和聰明的公關打法。創業的終點,就是品牌的建立和擴張。所以,公關意識、戰略與行動,關系到創業企業的終極價值,是你創業伊始就要格外重視的成功要素。
而且徐小平還說過:“如果只剩下1美元,我會花在PR上。”
公關幫助企業消弭彼此信息不對稱,讓公眾有更多機會了解企業內部的質量監控、經營管理、產品營銷、品牌建設、社會責任等各方面信息。公關的價值,是潛移默化讓受眾接受你、認同你、擁抱你,并與你靈魂相契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開始將公關視為核心競爭力之一,越來越多的公關部成為企業中的一級部門,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更多可調配的資源。